MCPLive > 杂志文章 > 触摸海量存储的技术之光

触摸海量存储的技术之光

2010-08-31GF10X《微型计算机》2010年8月上

近在咫尺的技术——瓦记录

大家看到这个名字可能很奇怪,为什么要叫瓦记录呢?砖瓦和高科技的硬盘可一点都不搭边。但别忘了,我们之前介绍的技术核心都是尽可能地增大磁盘的利用率,在同样的面积上写入更多的信息。如果你自己观察一下屋顶瓦片的摆放方式,可能就会有不同的想法了。

 
瓦记录工作示意图,后写入的磁道恰好覆盖在前一次写入的磁道上。

瓦片在摆放时,总是重叠放置,终结果是瓦片本身的面积要远大于屋顶面积。其实这样的原理也可以应用在硬盘数据的读写上。硬盘存储数据的磁道,是一圈一圈的同心圆。从宏观角度来看,这些磁道的宽度是一定的。硬盘能存储多少数据,和磁道的宽度紧密相关。如果使用小体积的磁存储单元,磁道会变窄,同心圆的圈数就会增加,数据存储量就会增大,反之则数据存储量减少。

瓦记录是这样一种技术:它无需对现有的硬盘、磁头以及算法做出重大改进,不需要缩小记录磁头的宽度,只需要对磁头做出一些改进。主要是控制磁头的精确度,减少磁泄漏,增加屏蔽层即可。瓦记录技术在工作时,先在传统宽度的0磁道写入数据。等到0磁道写满,1磁道需要写入数据时,磁头并不从0磁道完全移开,反而有一部分覆盖在0磁道上,像瓦片那样一个覆盖另一个的一部分,然后写入1磁道,接下来2磁道也会覆盖一部分1磁道,直到将整个硬盘都写满。瓦记录技术由于磁头的特殊性,漏磁被降低到少,因此整个写入过程只会改变磁头覆盖部分的磁场,磁头没有覆盖到的部分,数据依旧完好。

瓦记录也存在一定问题,比如如果要更改某一磁道的数据,由于磁头的写入宽度没有变化,必将同时破坏另一个磁道的数据。怎样改变瓦记录磁道上的数据,是目前研究的一个难点问题。一旦某个文件分散在硬盘数个磁道上,瓦记录一次读写就可能牵涉到众多磁道。眼下比较好的解决办法是考虑大容量的缓存,用于存储读写中被破坏的数据。

瓦记录的优势在于它不像热辅助磁存储和晶格介质技术那样,需要彻底改变整个硬盘的生产方法,反而尽大可能利用了现有的设备,只需要做微小改动即可。但改进小也意味着容量提升空间不算大,瓦记录多可以提升数据存储密度到5Tbit/平方英寸,相比目前垂直记录极限的0.5Tbit/平方英寸提高了10倍。但考虑到瓦记录极低的成本,因此它有可能是下一代全新存储技术(热辅助磁存储技术和晶格介质等新技术)到来之前的过渡技术。

本文导航

分享到:

用户评论

用户名:

密码: